在胶东村庄名称中,有一个发音为“wang”的字,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,不少县市区都能见到。
有的地方写作“旺”,这种写法在读音上好理解,但含义就不太符合。
有的地方写作“”,这个字的含义与“wang”接近,但现在的字典只标注了一个发音(dai),并没有收录方言读法。
当地普遍采用的是“”的写法,本文要介绍的村庄就属于这一类,它的名字叫作“荆家”。
荆家村位于亭口镇的北部,它周边的一些村庄如洛土相、黄土壤、董家沟、骚志等,我们以前都介绍过。
那位朋友看到邻村都已登场,而自己的村庄还没有介绍,就留言建议我们去看一看。
盛情难却,于是前几天,在一个晴日的午后,我们就走进了荆家。
“荆家”,顾名思义,就是荆姓人在深山里建立的村落。
这种“大山深处”的地理位置,只要开车去一趟,就会有深刻的体会。
根据《栖霞市地名图集》的记载,当年荆姓人迁来时,一开始落脚在“京甲”(当时取名荆家),后来才迁到了大山里面。
由于姓氏结构的改变(京甲村姓氏种类较多),原来的荆家村根据谐音改写为“京甲”,而荆家则始终为荆姓聚居地。
由于此前去洛土相村的时候曾经从荆家路过,因此这次再去,我们还算是轻车熟路,直接来到了村庄北面的一处高坡,那里也是俯瞰远眺村貌的好位置。
深山里的村庄规模一般不大,荆家村看起来就是几十户的样子。
荆是荆家村的主要姓氏,巧合的是,在进村的水泥路两旁,也有许多盛开的“荆花”(学名似乎叫作牡荆,当地人就叫做荆子),很有意境。
沿着水泥路一直走到坡地,就来到了荆家村中心的广场,那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,如同村里的地标一般。